你所在的位置: 专题首页 郑州市水务局 正文
转变作风主动作为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时间:2017-11-24 19:00

    面对郑州开启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郑州市水务局高标定位,务实作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开放文明、服务高效的水务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务支撑和保障。

    一、致力服务大局,着力提升水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借助郑州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的难得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按照“全域水系、循环水系”理念,启动实施105个生态水系提升项目,累计投资391亿元,强力推动实施了一大批生态水系重点建设项目。牛口峪引黄工程、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工程等三大水源工程强力推进,年增加生态引水能力1.9亿立方米;贾鲁河综合治理、索须河景观提升等河湖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实施,将新增水面和绿地各一万余亩。特别是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以“鸿沟”楚河汉界文化、“贾鲁”治河文化为依托,“郑州八景”等古文化为轴线,全面梳理、挖掘贾鲁河的文化脉络、兴水历史,打造突出防洪、排涝、水质、运管安全保障的安全河,营造山岭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河,构建从外到内“林堤滩水”连续自然的生态河,全线提供集休闲健康、节庆旅游、绿色出行和智慧生活为一体的幸福河,集中展现兴水历史、提升郑州文化品质的文脉河,着力创建“贾鲁河图”文化品牌。工程全面建成后,水面面积达到7.9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水质保持在Ⅳ类以上,将对涵养地下水、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区域空气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全市构建了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调控自如的河湖库水系连通循环体系,形成了中部缺水大城市特有的节水与生态用水循环利用相结合,“节约、生态、循环、共享”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2017年,郑州市先后顺利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考核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技术评估验收。


生态水系补源


生态水系治理工程


生态水系治理工程


郑州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验收


    二、致力依法治水,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编制了《郑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郑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郑州市城市规划区地下水功能区划》等规划方案,形成了完善的水资源规划体系。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郑州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划定县(市)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用水效率大幅提升,2016年万元GDP用水量为14.6立方米/万元,比2015年下降9.0%。在2017年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郑州市名列优秀等级,标志着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水平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不断加大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地下水压采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共压采4361万立方米,地下水中深层水位上升3.03米,为推进居民水源置换、保护地下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出台了《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加快推动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探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郑州市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荣誉。


河南省水利系统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观摩交流会


市水务局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重大水事违法案件


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


    三、致力服务民生,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水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夯实水利根基对于支撑和保障农业增产增收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在开展农田灌溉机井升级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拔高标准,编制实施了《郑州市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规划》,总投资16.97亿元,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连续投入、示范推动的原则,科学运用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和新举措,在试点乡镇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农田园田化以及农田水利信息化工程,“灌排配套化、工程标准化、技术集成化、节水高效化、耕地园田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农田水利示范园区逐步形成,在全国开创了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乡镇建设的先河。累计投资15.91亿元,解决324.411万人农村居民和13.2142万农村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小型供水工程保证率分别达到91%、85%、90%。投资1.23亿元,全面完成1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通水入户的目标,解决贫困地区饮水安全民生保障问题。大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郑州邙山水土保持示范园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基地”,登封市雅新科技示范园被省水利厅命名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我市实现了黄淮两大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覆盖。


农村饮水供水设施


农田灌溉设施


示范乡镇建设--大棚微喷工程



    四、致力保障民生,着力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减灾体系

    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要使命,不断完善全市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投资12.7亿元,实施了124座水库除险加固和2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形成了完备可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防汛抗旱组织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全市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除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基本形成了完备可靠的防洪保障体系。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组织实施各类应急度汛项目,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落实,不断完善基层防汛减灾体系,开展军民联合防汛抢险演练,以病险水库、河道险工段、南水北调干渠、在建水利工程、山洪灾害重点部位等为重点,扎实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组织8个督导组,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要求,先后进行了4次防汛隐患大排查,排查隐患205处,并将隐患点登记造册,逐一明确责任,实行销号管理,限时整改到位,共消除隐患190处,连续多年实现郑州安澜无恙,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常庄水库新貌


除险加固后的朝阳沟水库


防汛减灾宣传进校园



    五、致力改革创新,着力凝聚全社会支持水务发展的合力

    在全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出台了《郑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采取“4+1”模式,构建了由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和河湖库巡护人员组成的河长组织体系,全市共设河长1867个,市、县两级河长名单分别在大河报等媒体上公示,全市各级河长制办公室全部组建成立。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编印了市级河长手册,组织市级河长先后开展巡河,指导河长制工作和流域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扎实有序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河长制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开展行政服务效能低下专项整治和“擦亮窗口行动”等活动,持续简政放权,对省、市主管部门取消和下放水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衔接,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改进审批和监管方式,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达到3个工作日办结率100%,1个工作日办结率98%,服务对象满意率100%。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多种管理模式,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分类分档水价,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郑州市河长制办公室正式挂牌


河长制标志发布


坚持日常巡查制度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


    六、致力求真务实,着力形成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面对当前水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水污染、水灾害、水生态等水安全问题,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履行局党组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以正确的工作态度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将作风转变作为优化环境的根本途径,通过开展“走访、排查、整治”活动和管理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征求活动,切实查找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结症,认真研究解决的措施,逐级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抓好督查职能落实,强化对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真正把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强化落实制度的监察措施,建立健全工作作风惩防体系,严格责任追究,促使全体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形成了务实工作的良好氛围。


市水务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我们怎么办”大讨论


市水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加强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监督工作动员会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